时间:2019-09-02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职场攻略)
笔者从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对面试的理解,供大家参考与学习。
PM作为一个业务性较强的岗位,每一次离职都意味着要去探索全新的职场生活,而开启新征程的钥匙就是offer,面试作为获得offer的必经之路,有非常大的分析价值。
对于社招来说,面试是过往经历提纯效果的试金石,是客观衡量个人合理薪资水平的最佳方式,是行业思维良性碰撞的有效手段。
笔者在寒冬背景下,面试各主流公司12家,求职一个余月;从一轮游到斩获offer成效渐进、感想颇深;近期即将入职某TMD,算是给这段心酸的岁月画上了一个句号。
本文我将从面试前的知行调整、面试中的自我提升方式、面试后的生活感受三个方面把我对面试的理解分享给大家,欢迎交流。
传说每一个打算离职的PM背后都有着一套委屈百科全书,书籍记载的可能是群雄割据后宫甄嬛,也可能是顶锅扛雷的当代小白菜奋斗史;这些事情会在某个再平常不过的午后积累成PM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逼的大家只能在Boss直聘或者拉勾脉脉中得到救赎。
在踏出那一步之前,个人认为,一知一行需要及时跟进。
良好的心态在整个求职链路中都至关重要,在进行面试前,关于心态有两点大忌我们需要规避:
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为撒掉的牛奶(挂掉的面试)哭泣,也不要为明天的牛奶(即将到来的面试)踌躇。
有了良好的心态,才能在接下来的心酸岁月中越挫越勇、蟾宫折桂。
我们在每一段工作中,都会有新的知识切面补充到个人技能树中;把这些新的经历和过往经历整理归纳,以简历的形式彰显出来,是面试官对个人和机会匹配性评判的最原始依据;
而项目的归纳和简历的更新,则各有各的侧重点:
良性的面试,会助力我们快速自我提升;劣性的面试,会让我们一蹶不振;我将选取简历投递、面试准备、面试进行时、面试复盘四个切面和大家聊一聊我理解的良性面试。
如果把简历投递作为一个项目来看,那项目所驱动的指标就是邀约率;让邀约率提升的最佳方式肯定是针对JD去动态修改自己的简历,提高适配性。
但这样的成本过高,所以我们把JD分为两类,不同类别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通过这种方式,有针对性的去进行岗位投递,可以把邀约收缩在一个固定的领域,我们也可以在面试中专注这个领域内技能的打磨。
收到邀约之后就要开启面试的准备环节,走到这里,至少说明我们的项目经历是有吸引面试官的点的;在保证对项目足够了解的前提下,我们还可以在思维层面上未雨绸缪,提升胜率;这里的未雨绸缪主要是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去预判面试官可能问的问题,并提前构思好作答思路;面试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分为三类,分别为:
对于问题的整理方式,可以采用思维导图:
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收拾下心情,走向那幢憧憬已久的大楼,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在面试过程中,老生常谈的是心态两个字,尽量做到不卑不亢,把该说的话都说出来,不要因为紧张和橄榄枝失之交臂。
在作答时,对于问题的类型,也应当采用不同的对策:
在面试的尾声,尘埃落定之前,还有最后一个加分点我们需要把握住;大部分的面试官会在面试中提出“你还有什么问题想要问我吗?”这个问题;
实际上面试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求职者在论述,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大家都是有倾诉的欲望的,如果在收尾之前,面试官倾诉的爽,肯定可以加不少的印象分。
那具体要怎么问的,我坚持的原则就是,一切顺利问个人问题,模棱两可问下一步流程,基本没戏问缺陷:
所谓自我提升,核心在于通过旧的经历去进行自我迭代,进而在未来披荆斩棘;当面试结束后,不论结果如何,复盘都是很有价值的。
我个人会通过两个方向实现复盘大计:向后看和向前看;向后看的核心在于归纳,我们可以通过录音(在面试中进行录音有利于我们客观审视自己的表现)去发掘自己在面试中的得失:
向前看,具体怎么看还是取决于本次面试的结果:
抛开结果不谈,在简历投递、面试准备、面试进行时、面试复盘这四个切面的循环当中,我们汲取到了新的养分,加强了对自己的认识,明晰了对各个JD的了解,也就不枉奔走一遭。
理想offer的到手,标志着面试项目的完美收官;回头看看那个奔走在西二旗望京酒仙桥的自己,看看那个一轮游之后惆怅的自己,看看那个自信满满和HRbattle薪资的自己;会有一种强烈的史诗感。
互联网的精神就是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没有什么比通过面试撬动自我提升更让人热血沸腾了。
写到这里,要感谢在面试过程中,陪我一起成长的小伙伴们、感谢亲爱的万老师一直给我力量,我们一起复盘一起吐槽,让一场场面试有了不同的温度……
最后,希望我的文章能给正奋斗在求职路上的伙伴一些启发,祝大家早日收获理想的Offer。
作者:刘维,策略PM,微信号liuwei943028881
本文由 @刘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